導讀:緩解心絞痛心絞痛發作起來很嚴重,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,所以要及早發現盡早治療,所以,在生活中就會有人問到,治療心絞痛的穴位有哪些?下面就來為你介紹緩解心絞痛的三個黃金穴位,希望對你有幫助
位置:胸前正中線上,平第四肋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;正當人體前縱軸的0.618處的黃金分割點上。正在胸骨體上,有乳房內動靜脈之前傳支、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之內側支經過。
功效:屬心包募穴,是心包經經氣和宗氣聚會之處;又是任脈和足太陰、足少陰、手太陽、手少陽經的交匯處。按摩或針灸該穴,可寬胸理氣,通絡活血。
作用:
1.緩解心絞痛;現代醫學研究證明,刺激膻中穴,無論是按摩還是針灸,均能調節植物神經功能,松弛血管平滑肌,擴張冠狀動脈,改善心肌缺血。從而消除胸痛、胸悶、氣短、心慌等心絞痛癥狀。
2.保健作用:由於按摩膻中穴能改善心肌供血,故能提高心臟工作效率;按摩膻中穴,可順暢氣機,消除煩惱,減輕壓力;女性按摩膻中穴,能豐胸美容。
3.其他治療作用:治療咳喘、呃逆、乳腺炎等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點按膻中穴18次;順時針揉36次,逆時針揉36次。也可用右手掌按在膻中穴上,順逆時針各按揉100次。
位置:背部正中線上,第七胸推棘突下凹陷中;約在人體後縱軸的
0.618處。與肩胛骨下角相平。淺層主要佈有第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及相伴而行的動靜脈。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靜脈叢、第七脊神經後支的分支、第七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。
功效:寬胸利膈,利膽退黃。
作用:
1.緩解心絞痛:中醫把心絞痛歸於胸痹范圍。認為,這是由於心氣不足、心陽不振、氣滯血瘀所致。治療當以活血化瘀、理氣通陽為原則。至陽走督脈,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而至陽穴恰在督脈陽氣的焦點。按摩或針灸至陽穴,利用反饋機理,通過調節皮膚與內臟關系,激發機體的自我調節功能,起到緩解心絞痛的作用。現代醫學證明,至陽穴有神經支與心臟相通,按壓至陽,可通過該神經支,舒張冠脈,改善心肌供血,緩解心絞痛發作。相關研究也證明,刺激至陽,刺激瞭相關脊髓節段,加強瞭痛覺感知和沖動調節,抑制瞭痛覺,故有鎮痛作用。
2.同理,至陽穴也用於帶狀皰疹和肋間神經痛的治療。
按摩方法:病人作為或俯臥,術者站在病人左側,用右手拇指或兩手拇指疊加,按壓至陽。用力幅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。一般3分鐘左右心絞痛可緩解。為瞭能鞏固療效,防止復發,可每天按壓3分鐘,持續兩三周。也可用五分硬幣代替手指按壓。也可病人自己以至陽穴對準桌子叫做按壓。
位置:前臂正中,腕橫紋直上兩寸,即三橫指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;正值中指端至肘關節橫紋的0.618處。
功效;‘肚腹三裡留,胸脅內關謀’。內關屬心包經,通任脈,是八脈交會穴之一。刺激該穴可寬胸降逆,補益氣血。內關自古以來就是防治心胸疾病的核心穴位。
作用:
1.緩解心絞痛:現代研究證實,刺激內關穴,無論針灸還是按摩,皆可增加冠脈血流量,降低心肌耗氧量,緩解心絞痛,改善心電圖;減輕心律失常。實驗證明,按揉內關穴,可增強心肌工作能力,提高無氧代謝能力,使心臟在缺氧條件下,仍能堅持正常工作。
2.其他治療作用:對呃逆、嘔吐、腹痛、胸壁損傷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
按摩方法:左手拇指點按右手內關,適度下按半分鐘,順逆時針各按揉100次;直至產生‘酸、麻、脹、痛’,即得氣為止。再換右手拇指按左手內關。
拔罐也叫拔火罐,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,其操作簡單方便,是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治療方法。那麼拔罐的好處與功效有哪些呢?一起來看看。
太白是脾經的原穴,按揉或艾灸該穴位可以補脾,可以起到健脾和胃,清熱化濕,理氣和胃,祛濕止瀉,降逆止嘔,消食化滯,通腑泄熱的功效,對脾虛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。此外按揉太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。那麼,太白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呢?接下來為大傢解答一下。
印堂是人體腧穴之一,出自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,屬於經外奇穴。此腧穴位於人體額部,在兩眉頭的中間。有明目通鼻、寧心安神的作用,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、頭痛、鼻淵等病癥。那麼,按摩印堂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呢?接下來為大傢解答一下。那麼,按摩印堂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呢?接下來為大傢解答一下。
拔火罐是以真空負壓有一種力量較大的吸拔之力。然後將其吸附的力量作用在經絡穴位上,可將毛孔張開並使皮膚充血,從而使體內的病理廢物透過皮膚毛孔被吸出體外。最終讓身體的經絡氣血得以疏通,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,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