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一個老人有三個兒子。他讓一個兒子去學摔跤,一個兒子去學長拳,一個兒子去學 太極拳 。三年後,他讓三個兒子比武,結果是學摔跤的戰勝瞭學長拳和學太極拳的,學長拳的打敗瞭
一個老人有三個兒子。他讓一個兒子去學摔跤,一個兒子去學長拳,一個兒子去學太極拳。三年後,他讓三個兒子比武,結果是學摔跤的戰勝瞭學長拳和學太極拳的,學長拳的打敗瞭學太極拳的。隨之老人讓他們繼續學練。五年後又讓三個兒子比武,結果是,學長拳的戰勝瞭學摔跤的和學太極拳的,學摔跤的打敗瞭學太極拳的。老人讓他們繼續學習。十年後,再比武,此時的結果是:學太極拳的戰勝瞭學長拳的和學摔跤的,學長拳的打敗瞭學摔跤的。
這個故事,說的是太極拳十年不出門。
然而,真正的太極拳,如果敲錯瞭門,進錯瞭門,則“失之毫厘,謬以千裡”,不僅僅十年出不瞭門,恐怕耗盡瞭一生心力,還一直在太極拳的門外打轉轉,連太極的門也摸不到。
真正的太極拳,不是為瞭戰勝別人,而是為瞭證悟中華文化,特別是儒道釋醫武之文武經典所闡述的心要,徹悟宇宙人生之真理,通達世間智、出世間智、出世間上上智,進而實現隱現自在、常樂我凈境界的智慧之學,這門學問,不以戰勝別人為檢驗標準,而是道法自然,以本具為師,皈依自性,實現拈花微笑、言語道斷、不可思議之神明境界。
從這個意義上講,太極拳是無門可入的。就像宋代稱禪宗為無門關一樣------太極的神明境界,離我們有多遠?也許很遠,窮盡一生心力也摸不到門;也許很近,當下就是------從這個意義來看,太極拳亦是有門可入的,畢竟王宗嶽、楊祿禪、楊健侯、孫祿堂、王壯弘等等太極拳之先賢,早已登堂入奧,並開啟瞭太極拳的一扇扇大門(門派),等著我們深入其中,得乎其中,出乎其中。
隻要敲對瞭門------向內求自身本具的功能,肯悟,並有老師入門引路、口傳心授,則太極境界就會“豁然開朗”般地敞開,從而別有洞天,別有風光。
然而,人一出生,所接受的後天教育和塵世的污染,會屏蔽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,阻斷內求本具智慧的探研之心,進而使我們離開自傢的珍寶而假借於他,找不到回傢的路。
在當代,有沒有一種最有效的途徑,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入太極拳之門,並盡快實現豁然開朗、登堂入奧呢?
最有效途徑是有的,那就是:太極拳和國學,同修同悟。
因為,國學和太極拳,本來就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關系。
不從思維方式入手,依然按照西方文化所推崇的二元對立、直線型的思維模式,則根本搞不懂太極拳的真實要義。
太極思想是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參照系,是儒釋道醫武之國學道統,九九歸一歸太極的真實寫照。太極思想,特別是陰陽中含三為一的思維模式,歷數千年風雨,恒久不變。
我們常說“四兩撥千斤”,牽動四兩的勁道就能撥動千斤之力。這種以弱制強的表現恰如太極拳。那麼學習太極拳有什麼樣的好處呢?修習太極拳帶來的好處很多,因為練習太極拳的時候,是需要身心兩個方面的全部投入的,所以其帶來的好處也就包括瞭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。
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武術項目之一,也是一種備受人們尤其是中老年人喜愛的養生保健運動。我們知道運動都有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之分,那麼太極拳是無氧運動嗎?太極拳不是無氧運動,而是典型的有氧運動。
太極拳,作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1949年後,被國傢體委一致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、扮演、體育比賽用處。在我國能夠拿來訓練身體的辦法有許多,太極拳就是其間很受歡迎的的辦法之一。那麼太極拳的好處有哪些呢?一起來瞭解一下吧。
太極拳在中國的歷史已經很久遠瞭,太極拳現已是一種大眾化的健身項目瞭,經常打太極不僅可以修身養性,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。如果你不瞭解,趕快來學習吧